短视频三重奏:我为什么看好快手的长期价值?业绩、股价双双下行 丽人丽妆坚定看好的美妆代运营还是门好生意吗?半导体布局遇阻,闻泰科技仅“一驾马车”表现亮眼刚刚,个人养老金大消息!名单公布,最快下周就可以买了蒋凡再成阿里的“关键先生”债市迎利好!央行、外汇局发新规:完善外资入市资金管理,推动债市进一步开放世界杯带来“冬天里的一把火”?啤酒企业很淡定圆通10月快递产品收入39.95亿元 同比增长10.86%财联社汽车早报三启IPO,相宜本草再“青春”?衰退预期下,麦当劳股价为何还能屡创新高?环球市场:外国央行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美国国债消费帮扶累计1.8亿元,产业帮扶资金1.1亿元!东西协作心连心,宁榆共谱“山海情”多国央行大量购买黄金!接下来金价怎么走?央行金融信息中心技术总体部原主任詹浩被双开A股高位震荡!“囤药”行情继续,北上资金连续6天净买入

作者:易牟

原创:深眸财经(chutou0325)

双 11 过后,港美股的三季报浪潮即将来袭。

几乎可以预见,大部分互联网公司 2022Q3 业绩并不会好看。毕竟上半年,腾讯利润同比下滑 56%,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,其余如阿里、美团、网易、京东、百度等公司的业绩也基本熄火。在二级市场上,能够像拼多多一样通过讲出海故事而拉升股价的并不多。

很显然,想象力和成长性已经成为 2022 年乃至今后几年互联网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。但在 " 深眸财经 " 看来,一片风声鹤唳之下,有一些成长性高的赛道也被错杀了。

短视频平台,就是其中之一。

1

短视频平台价值仍未被充分释放

很多人都在说,短视频平台的风口已经过去。

毕竟,2018 年「抖快」大火之后,网易、百度、阿里、腾讯等等大厂纷纷押注,知乎、b 站等平台更将之视为资本市场故事的高潮。

它传递给用户的感觉,似乎就像是出行、团购、外卖等领域一样,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常规行业,大 V 和网红的财富神话也已经司空见惯,越来越多来自各个年龄层次的用户,也开始在短视频上进行自我呈现和表达。

但这仍然不对。

用户确实离不开短视频了,但短视频平台的价值,却并没有被充分释放。

我们看到,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,亦或是微信视频号、知乎、bilibili 等等,都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节点——黎明前夜。

按照发展轨迹,我们不妨将短视频分为几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2018年之前它的主旋律是探索」。在这期间,陆续诞生了内涵段子、最右 APP、秒拍、快手、小咖秀、美图、微视等平台,内容创作者大多是专业的长视频团队转型而来或草根爱好者,随着 4G 网络的快速铺开,用户数量和赚钱效应迅速涌现。

第二阶段是2018年到2021主旋律是喧嚣」。20218 年,互联网小寒冬来袭,国内大厂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降本增效和裁员,比如网易就开启了大撤退模式,陆续关停或卖出网易漫画、网易博客、网易薄荷、网易相册、网易网盘、网易考拉等。

也正是这一年,与 " 寒冬 " 形成鲜明对比的短视频却引起了大厂和资本的关注。4 月份,名噪一时的「内涵段子」因涉嫌违规被关停,被誉为「内涵不死,抖音永远是太子」的抖音一夜封神。

在那个夏天,日活跃用户突破 1 亿的快手,也以 UGC 的方式将私域流量为主的社区发展到了极致,很多渴望被看见的普通人纷纷涌入快手,在平凡中开始了勇敢的表达。

随后,百度、知乎、网易、携程、腾讯、京东、微博、拼多多等大厂争相进军短视频。之后的两年,短视频喧嚣了整个互联网,比如阿里巴巴「手淘」的 all in 数字化,主要阵地就是直播,抖音在 2021 年 的日活达到 5.1 亿,快手也达到 3.2 亿,两大平台均呈现出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。

尤其是快手,它在 2021 年 2 月份上市之时,首日高开 193.91%,市值达 1.38 万亿港元,位列港股第八,超过老牌的中国移动、农业银行等。

但这个时候,短视频仍然像是 2000 年前后的互联网公司,被簇拥着、探索者、质疑着,远远未到它的终极形态。

难道,短视频平台接下来就进入第三重奏了么?

非也。

2

是阵痛也是蓄势

任何喧嚣,都有安静下来的时候,就像请客吃饭,酒过三巡之后,就可以切入正题、说正事、分蛋糕。

按照以往「风口」,短视频第二阶段后本应该由「喧嚣」转入「收获」,但宏观环境的恶化,却让短视频在 2020 年出现一些波折。

比如,阿里巴巴的短视频逐渐成为一种展示和为商品引流的工具,带货直播倒是成为了主流;腾讯的微视一度被作为主力扶持,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,转而押注视频号,虽然将日活做到了超 4.5 亿,但商业化和生态比起快手和抖音还差很远;B 站稍微好点,但也一直在陷入亏损,而知乎一度传出将要砍掉整个视频业务 ……

诚然,这些都是负面消息。

但从本质上讲,只要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,它只会被暂时压制而不会消失,反倒会因为经历了「市场出清」和「模式验证」的双重考验,进一步为「收获」蓄势。

那么,短视频平台在蓄哪些势?

以上市公司快手(1024.HK)为例,营收主要来自于三个部分:线上营销服务、直播、其他服务。通俗一点讲,大致就是广告、直播、电商。

先来看广告。

据 QuestMobile 数据,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2903 亿元,同比下降 2.3%,互联网广告投放品牌数量更是同比下降 38%。

细化来看,上半年百度的广告营收 214 亿元,同比增长 4%,其中网络营销收入为 157 亿元,同比下降 4%;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连续三季度下降,二季度同比下降 18%;阿里由广告和佣金组成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降幅达 10%,蓝色光标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达 24%,分众传媒更是下降 34%。

相比来看,短视频就好多了。

快手第一季度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广告收入 114 亿元,同比逆势增长 32.6%,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超过 60%,第二季度线上营销服务(主要是广告)总收入为人人民币 110 亿元,同比增长 10.5%,而且品牌广告增速超过了整体线上营销服务,广告主的数量也同比增长超过 90%。

无论是广告收入的增长,还是广告主数量的增加,都是短视频平台的增长韧劲和价值所在,相当于为经济转好之后的价值释放提前蓄势。

再来看直播。

类比同行业,上半年陌陌(挚文集团)营收下滑了 15.3%,斗鱼上半年营收 18.33 亿元,同比下降了 21.55%,虎牙上半年营收 22.75 亿元,同比下降了 23.2%,可谓是哀嚎遍野。

反观短视频平台,却这边风景独好。

抖音就不说了,披露的数据有限难以全面佐证,快手 2022 年第一季度直播收入 78 亿元,同比增长 8.2%,第二季度收入 86 亿元同比增长 19.1%,无论是体量还是逆势增速,都表现出了很强的连续性。

我们不妨设想,一下如果市场情况一旦恢复至 2019 年的水平,这种增速该是多少?快手在经济低谷期的蓄势,骤然释放之下会产生多大的价值?

最后是电商。

从大环境看,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,同比下降 0.7%,阿里巴巴第二季度中国商业业务收入达 1419.35 亿元,同比下滑 1%,其中来自零售商业的收入为 1369.77 亿,同比下滑 2%。

快手却完全不一样,其第二季度的 GMV 为 1912 亿元,同比增长 31.5%,营收同比增长 7.1%。

这里有一个细节,要说一下 " 快品牌 "。因为电商有一些很关键的指标,其中就有品牌数量和货币化率。最典型的如拼多多,一开始是以白牌商品为主,再到百亿补贴驱动品牌化升级,平台也伴随着人均 GMV 的上涨而实现盈利。

2022 年第二季度,快品牌商家数量环比实现了翻倍增长,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两倍,这实际上是在复刻过去十几年「淘品牌」成长的路径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拼多多、阿里、京东也都曾经过一段漫长的货币化率上涨阶段,截止到 2021 年拼多多的电商货币化率超 3%,阿里达到 6%,而京东在 9% 左右。

而快手的货币化率是 1.1%。从消费力来看,35~50 岁的中年人将是市场的消费主力,但这一部分主力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增长潜力和韧性有充足的保证,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,2022 年至 2025 年,快手、抖音、淘宝直播 GMV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7%、21%、15%。其中快手内容推荐算法优化、更多垂类商品的加入、用户浏览时间远高于传统电商平台等因素,仍然是长长的坡厚厚的雪。

3

枝桠,无边界

实际上,以上这三点也并非「蓄势」之全部,准确说应该是 "3+N"。

为何?

比如,快手去年以来提升海外业务战略优先级,2022 年 6 月末海外版用户的日均使用市场超 60 分钟,这实际上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。

甚至,快手还瞄准阅读软件。9 月 15 日快手免费小说 APP 软件著作权获得登记批准。类比一下字节的 " 番茄小说 "APP,截至 2021 年底月活达 9327 万,在短视频行业天花板渐显的背景下,阅读 APP 可帮助短视频平台留存用户,孵化新的收入增长点。

还有就是云计算,快手今年 8 月高调进军 to B 市场,发布视频云品牌、推出自研 SoC 芯片、发布视频 AI 解决方案,除降低自身业务营运成本外,还将对外输出场景化的解决方案。

在向数字社区加速进化的路上,快手还在尝试汽车、房产等业务,将新型直播生态延伸到更多产业,探索更多可能性。

看出来了没?

很多人以为,广告、电商、直播就是短视频的全部,但其实不是,这些只是它现有的一部分变现渠道,本质还是围绕着社交和内容这一座 " 富矿 " 在开凿,不断在产品功能和模式上进行创新,牢牢黏住了用户。

这是 " 渔 " 与 " 鱼 " 的关系,短视频内容生态是一棵大树的主干,三大营收渠道只是长得比较粗壮的枝桠而已,只要树干强壮,就能不断生长出一根又一根强壮枝桠。

而作为最基本的内容生态,快手做得还不错。

比如,仅在 2022 年二季度,快手星芒短剧就推出《再婚》《古蛇传》等爆款短剧,成龙、周杰伦等明星开启独家直播,截至 6 月末已有 2000 余个明星帐号入驻快手,整体粉丝量超 10 亿。

内容生态的繁荣直接反应在流量数据上,第二季度快手的总流量同比增长 38.7%,平均日活跃用户创下 3.473 亿的纪录,同比增长达到 18.5%,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 125.2 分钟,同比增长 17.1%,互关用户对数累计超过 200 亿对,同比增长 65.9%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流量增长和用户粘性增加的同时,快手的用户获取和留存成本还变低了,其销售及营销开支还同比减少 22.2% 至 88 亿元,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 58.9% 降至 40.4%。

今年 8 月,QuestMobile 发布的《2022 Z 世代洞察报告》显示,Z 世代用户 APP 月均单日使用时长的前 15 名中,快手、快手极速版仅次于《王者荣耀》,位列第二、第三,领先于微信、抖音、B 站等一系列社交和内容产品。

与抖快蓄势相对应的是,泛短视频的竞争对手却在一个个倒下。

" 小破站 " 上半年营收 49.1 亿元,同比增长 9%,但调整后净亏损 19.7 亿元,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79%。知乎也一样,上半年总营收为 15.79 亿元,增长 41%,但仅第二季度的亏损就达到 4.9 亿元,亏损同比增加 52%,一度传出视频业务部门裁员的消息。

之所以出现 " 增收不增利 " 的状况,在于二者经营费用的增加。

从快手的财报才看,第二季度的研发开支就超过 32 亿元,而经营成本中带宽成本就超过了 15 亿,这几乎相当于知乎上半年的营收。

我们都知道,比如知乎这样的平台,虽然营收少,但大部分创作者绝不是它的专属,这就意味着很多视频在快手、抖音上传之后,用户仍然可能去知乎再上传一遍,对于知乎、B 站这种平台来说,存储成本却是不能承受之重。

结果就是,受到服务器、带宽、内容成本等拖累,行业进行了最后一轮出清。

4

结语

在互联网行业,流量和生意是不会变的,它只会从一个蓄水池到另一个蓄水池,是自古事物发展之定律。

传统 BAT 用户时常流失的同时,短视频平台却在上升。

来时天地同接力,这一规律在互联网很多赛道都被验证过,比如早期的微博、偷菜、分类信息、团购、外卖、出行都曾经历过疯狂期、竞争期、淘汰期、收获期。而现在,这种模型也完全适用于短视频平台。

今天,我们很少会提及 2000 年之后的互联网泡沫,在那一段幽暗的岁月里,所有后来的巨头都还在苦苦探索盈利模式,也不被人相信。如果拉长视角来看,我们今天也应该给短视频平台更多时间,期待它的第三重奏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74451347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